什么樣的人能把生意做大? 二維碼
作者:劉潤 作者:劉潤 整理:蕉皮 來源:劉潤(ID:runliu-pub) 最近被問到一個問題: 他說夫妻二人自己開店做生意,一直都親力親為,也賺了些錢。 但是他覺得做得特別累,盡管特別努力,好像也不能賺到真正的大錢,未來應該怎么辦,才能把生意做大? 我覺得這個問題,特別有代表性。 為什么說有代表性?因為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愿望,卻都碰到這樣的問題。 許多人創業,都是看見一個機會,發現一個快速成長的行業,夫妻二人或者兄弟二人商量之后就沖了進去。 這樣的創業方式,成本極低,效率極高,加上特別勤奮努力,很快就能賺到一些錢。 但是一段時間之后,也會很快發現到達瓶頸期,因為這種方式好像怎么也做不大。 這個時候,人會開始慢慢變得迷茫,不知道往何處去。人和人之間,也就出現了分水嶺。 一類人會選擇“小富即安”,憑借先入者的紅利和持續勤奮努力,繼續賺已經能賺到的錢,想“安穩地創業”。 這是一種選擇,當然很好。 但是許多人沒那么幸運,因為他們把紅利期賺到的錢全部都帶回了家,沒有用來挖護城河。他們努力賺錢,卻沒有努力建構能持續賺錢的壁壘。 當紅利變成紅海時,競爭越來越激烈,利潤越攤越薄,于是再也沒有“安穩地創業”,只有“焦慮地前行”。 所以這些人或被迫,或主動成為另外一類人,選擇“做大做強”,一路狂奔。 他們也會明白,創業,就是穿上一雙再也停不下來的紅舞鞋。 所以當我被問到這樣的問題,我知道這是外部壓力和內在渴望的共同作用,讓他們不得不變得更好,這也是一種商業意識的覺醒。 只是,怎么辦? 想把生意做大,宏觀上來說要建立戰略勢能。大生意的背后,一定是有好的商業模式做支撐。 努力當然很重要,是必需品,但是努力只會讓你賺到“小錢”。想賺真正的“大錢”,還是要依靠對商業的理解,依靠商業模式的力量。 尤其在今天,創業的條件和環境變得更加嚴格,試錯機會沒那么多,走一步看一步的機會變得越來越少,對創業者也就提出更高要求。 你可能會說,我還沒有能力建立很高的戰略勢能,也沒有辦法設計出很好的商業模式,怎么辦? 那就保持開放的學習和思考。至少可以看看行業里比較好的、具有代表性的做法是什么樣。 看得多了,學得多了,也就“通”了?!巴ā?,就能“用”了。 比如同樣是“線下生意”,有一家企業的商業模式,就特別值得研究——711 我想請問一個問題:你覺得711這家公司的毛利率有多少? 這個問題特別重要,因為答案可能會顛覆認知,讓你對“商業模式”有更多的理解和思考。 5%?10%?20%? 都不是。711的毛利率,大約有90%! 很多人一聽就不同意,20%已經很高了,30%那就特別厲害了,怎么可能有90%! 但這是真的。 因為711并不把自己當作零售企業,他們把自己稱為管理咨詢公司。711有一整套供應鏈管理的經驗和門店經營的心法,它提供的是“服務”,收的是“服務費”。 什么意思? 其實711絕大多數的門店,都不是自己直營的,而是由其他夫妻店“改造”過來的。它做的就是幫助這些店經營得更好。 比如說711有一個典型能力叫千店千面。在711后臺的供應鏈上,有7000個SKU,但一家店也許只能上架700個,那么選擇哪些產品銷售效果會更好呢? 711會根據門店的歷史銷售數據和其他市場數據進行調整,確保每一家店的產品能及時更換,跟上市場響應,滿足新的需求。 所以711每一家門店,幾乎都跟另一家門店的SKU不一樣。 不僅如此,711還做了一件更厲害的事情為這些門店賦能。它把自己變成一個平臺,把夫妻店、工廠、和配送中心連接起來。 在日本,711找到170多家工廠,又在各地合作了140多個配送中心,服務于差不多20000家夫妻店。 商品,我找人幫你生產;配送,我找人送到門口;銷售,我用數據給予支持。 711梳理、連接了這三者的關系,創造了“便利店共同體”,提高了整體效率,創造了額外的價值。自己也從中賺取“服務費”。 所以,如果你把711當成一家零售企業,它的毛利率可能只有20%,但如果你把711當成一家管理咨詢公司,它的毛利率可能有90%。 這是商業模式的力量。 我舉這個例子,不是說你一定也要學711這么做,而是看到更多的可能性,看到背后的商業邏輯。 往小了說,你能不能把中間的各個單元有效連接起來?往大了說,你能不能打通產業的上下游做整合,提供專業的服務?這些都是機會。 努力和勤奮,是耍大刀;但好的商業模式,是機關槍。刀再快,也沒有機關槍快。刀很威風,但機關槍更有威力。 剛剛說的是宏觀層面的商業模式,這要不停思考,日積月累。 那微觀層面呢? 我說有件事情回去之后也許可以馬上做:雇傭第一個人。 嘗試去雇一個人,對你有很多好處: 1.逐漸解放你自己。想做大,不能過度陷入具體的事情里。要有更多時間去思考,去學習,去請教。 2.搭建自己的團隊。想做大,沒有團隊是不行的。團隊杠桿,是做大的必要武器。 3.知道管理者難當。想做大,有一堂課必須補,從員工到經理。 尤其是最后一點??雌饋碜睢靶 ?,但其實最“難”,對你現在最“重要”。 當你開始雇第一個人時,就必須逼著自己繼續成長。因為你一定會遇到這些問題: 在優質勞動力稀缺的今天,怎樣找到合適的人選?招聘文案怎么寫?投放到哪些渠道更有效? 好不容易找到一個合適的人,怎么給他發工資?獎金制?還是提成制? 當你對他的工作不滿意,要不要自己上手去做?還是溝通?還是給予培訓? …… 這些問題,如果你不雇人,可能永遠都碰不上。 我一直說,有很多的創業者,可能連這些基本的管理問題都回答不上來,因為他們缺乏職業經理人的管理訓練。 很多人過去是員工,創業之后直接成了老板。什么是經理?不知道。怎么管理?不知道。 所以,想要做大,從員工到經理這堂課,一定要補。 最好的辦法就是,從雇第一個人來幫助自己開始,遇到問題解決問題,借助理論和工具提升管理技能,在實戰中成長。 然后,一步步用團隊杠桿解放自己的雙手,再撬動更大的市場和業務,把生意做大。 但是,你要從雇第一個人開始。 創業,就是穿上一雙停不下來的紅舞鞋。當然要有宏觀的上帝視角,也要有微觀的操盤手能力。否則只有宏觀,紙上談兵,只有微觀,沒有格局。 要對商業有理解,也要懂治理和管理。這樣的人,未來才更有機會。 但是,我最后還是想多說幾句。 怎樣賺大錢,怎樣把生意做大?這是很多人的愿望。 有一句話我特別贊同,與你分享。 公司真正的天花板,永遠是CEO本人! 你就是自家公司的CEO,想做大做強,一定要有熱情。但最后也一定要把熱情變成理性,把感情變成邏輯。這樣才能走得更穩,更遠。 很多人是精明的生意人,正在成為合格的創業者,但還不是老練的管理者,更不是偉大的企業家。 慢慢來。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劉潤(ID:runliu-pub)。劉潤,潤米咨詢創始人,50萬學員《5分鐘商學院》主理人,國內知名商業顧問。為海爾、中遠、恒基、百度等多家知名企業提供戰略咨詢服務。 成為合格的CEO 就必須努力提升自己 朗培商道《企業增長年年翻》課程 幫助企業家通過智慧增長實現企業增長 立即報名,華麗蛻變 ![]()
文章分類:
新聞資訊
|